急性肺栓塞(APE)起病急骤、病死率高,尤其当患者合并血小板严重减少时,传统溶栓治疗面临极高出血风险,救治难度极大。7月2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金贤主任医师和林杨毅医生成功为一名中高危急性肺栓塞合并血小板严重减少患者实施肺动脉血栓抽吸术,以微创技术为患者点亮重生之光。
人到中年的王先生因全身浮肿、伴气促,诊断为尿毒症、心力衰竭(心超提示全心扩大,主动脉瓣重度反流,左室射血分数EF值仅为39%)入住我院肾脏内科治疗,经肾脏内科盛晓华副主任医师和尹建永主治医师的精心治疗,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住院期间患者气促症状加重,血栓指标D二聚体升高,肺动脉CT检查证实患者在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基础上罹患又一危及生命的重症——肺栓塞。在启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且出现更棘手的临床情况,复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极度减少(29*109/L)。此时,患者又面临着严重出血的风险。同时罹患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肺栓塞、重度血小板减少等重症,且治疗存在矛盾,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为挽救患者,盛晓华副主任医师医疗组立即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全院大会诊。
心血管内科金贤主任医师在会诊时考虑此次肺栓塞是在原有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疾病基础上急性起病,根据临床情况,肺栓塞危险分层至少达到中高危,并有进展至高危的倾向。由于肺栓塞本身可加重心力衰竭,而心衰加重也可使本已改善的肾功能再度恶化,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因此,要挽救患者,当前首要是积极干预肺栓塞。然而由于此患者血小板严重减少,肺栓塞的传统治疗方案:1、溶栓,因可能引起致命性出血而存在禁忌;2、单纯抗凝,起效较慢且出血风险也很高。因此,建议进行肺动脉血栓抽吸术,此疗法起效迅速,且出血风险较之溶栓明显降低。血液内科会诊建议使用特比澳提升血小板,血小板大于60*109/L后停用特比澳,同时申请单采血小板输注。
展开剩余55%面对上述挑战,我院心血管内科沈成兴主任和金贤主任医师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经皮肺动脉血栓抽吸术。手术团队通过导管介入直达肺动脉血栓部位,机械清除血栓,迅速恢复肺动脉血流,改善氧合,降低右心衰竭风险,同时减轻对左心的压迫,稳定循环。手术过程顺利,耗时1小时,抽吸出大量血栓。该患者在术后血栓负荷显著减轻,肺动脉压即刻显著下降(术前肺动脉压力:74/33(44)mmHg,术后肺动脉压力:50/21(30)mmHg),胸闷气促症状也在术后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在心脏监护病房(CCU)沈虹副主任医师和臧嘉斌主治医师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好转并逐渐稳定,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左图:术前造影提示左下肺动脉大块充盈缺损,提示大量血栓
右图:术后造影,左下肺动脉充盈缺损明显好转,提示血栓明显减少
抽吸出大量暗红色血栓
术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
据悉,肺动脉血栓抽吸术是急性肺栓塞救治的重要技术突破,尤其适用于溶栓禁忌的高危或抗凝治疗失败的中高危患者。我院肺栓塞临床诊治中心于2024年成立,已完成数十例经导管肺动脉取栓术。该微创手术为本例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治疗方案,减少了致命性出血可能,也降低了心功能恶化风险。本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急危重症救治领域达到区域领先水平。
未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将持续优化肺栓塞急救绿色通道,推广介入技术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来源:心血管内科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